6月26日,淮安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管理中心劳动研学实践课程《小小香蒲中的淮安风味》亮相第六届粤苏校外实践教育培训现场,淮安香蒲以茎、叶、棒、黄“一身”及所蕴含的淮安风味进行展示,让来自广东、江苏2省23个地区100多位参展人员感到无比“惊艳”。
本次培训展示活动在常州举行。淮安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管理中心展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全蒲盛宴正在这里展开,美味与视觉的双重享受吸引了众多与会嘉宾。《蒲菜肉圆》《开洋蒲菜》《蒲菜双拼》《蒲菜面点》《蒲菜茶馓》《上汤蒲菜》等一道道运用蒲茎作为主食材制作的佳肴,每一道菜品都色泽诱人,造型别致,香气四溢,将传统烹饪技艺、现代创新理念和淮安特色资源、历史人文深度融合,让人一边品尝蒲菜美味、领略淮扬美食美学魅力,一边聆听梁红玉击鼓抗金故事、领略淮安古城厚重人文。看着用蒲菜馅做成的《西游记》中王母娘娘吃过的“寿桃”,来自广东深圳、湛江的参会人员纷纷表示,一定找机会带着家人到淮安去尝尝地道的“淮扬菜”。
淮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国家5A景区周恩来故里景区、千年古镇河下、淮安府署、中国漕运博物馆等众多名胜古迹。展台边,淮安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管理中心贾老师正在认真整理刚刚用蒲叶编织的三只小船。贾老师告诉大家,这个船叫漕船,是中国古代用于运输粮食和其他物资的一种船只,为方便孩子们编织,将漕船构造进行了简化。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物资流通、经济往来,明清时期国家管理漕运的最高机构——漕运总督署就设在今天的淮安区。用蒲叶编织古代漕船,既体现了对非遗传统编织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也加深了对淮安漕运文化的了解和弘扬。同时,淮安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管理中心利用AI自制了“豆包蒲红侠智能体”小程序,方便参与人员查看漕船的编织方法和操作步骤,编织完成后用手机扫描上传作品,还可以线上游览位于淮安古城区的中国漕运博物馆,深入了解明清时期淮安漕运的繁华盛景。贾老师表示,蒲叶还可以编织成杯垫、蒲包、蒲扇和很多个性化蒲叶文创作品。
《西游记》在第八十六回中有“油炒乌英花,菱科甚可夸,蒲茎菜并茭儿菜,四般近水实清华”的诗句,将淮安人爱吃的蒲菜写入书中。其实,淮安的一草一木都能讲述西游的不朽传奇。走进淮安读西游,如意金箍是蒲棒。凡是到淮安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管理中心参加西游研学的孩子都一致认为,孙悟空用的如意金箍棒的原型,很可能就是长于吴承恩家东南方向月湖天妃宫中的蒲棒。《蒲棒插花》是淮安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管理中心本次展示内容之一,他们以孙悟空“取经前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取经中亦正亦邪的‘孙行者’、取经后觉悟圆满的‘斗战胜佛’”成长轨迹为创作脉络,聚焦蒲棒、蒲叶、干花等自然材料,利用AI技术生成主题方案并进行剪插,探寻展示现在生活的美好与诗意。展示中,贾老师详细向参观者介绍了蒲棒插花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从构思、采摘到加工,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匠心与技艺。
淮安历史文化名人很多,清代著名的大医学家吴鞠通就是其中一位。展台上,三只漕船装满以蒲黄、艾叶、苍术等中草药材配比而成的蒲黄香囊。淮安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管理中心张老师让参与者与“豆包蒲红侠智能体”互动,了解淮安名医吴鞠通医学成就以及《温病条辨》中蒲黄入药的化癥回生丹方,她简要介绍了香囊的悠久历史、多样功效、制作方法以及蒲黄的药用价值。许多参展人员纷纷根据个性需求,生成蒲黄药方,亲手调配研磨,制成专属香囊。展示中,还组织“淮安名人知多少”AI问答,答对人员可以自主选取需要的成品香囊。
淮安蒲菜是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淮安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管理中心开发的《小小香蒲中的淮安风味》系列课程,具有大单元、主题式、地域性显著特点,能够让孩子主动参与香蒲种植、生长、采摘“一生”,充分研究香蒲茎、叶、棒、黄“一身”,从而全面增强孩子的信念追求、科学态度、文化素养、劳动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切实把《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精神要求走深走实。该课程入编江苏省2024年优秀劳动教育案例。
据悉,粤苏校外实践教育培训展示活动由江苏省教育学会校外教育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小学校外教育协会共同发起,每年举办一次,今年是第六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原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江苏省教育厅原二级巡视员、江苏省教育学会校外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马斌,广东省中小学校外教育协会会长杨春良,江苏省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主任沈本领,江苏省基地协作会会长、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朱陈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杨瑞清应邀出席了本届开班仪式。
淮安市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Huai'an Cultural Tourism Group Co., Ltd.
淮安市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22333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
官方微信订阅号